随着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在亚冠精英联赛中的失利,中超球队结束了2024至2025赛季的征程,这也引发了俱乐部及球迷的深刻反思。现实面前,中超联赛的竞争力在金元足球时代的结束后面临着快速的下滑。
在亚冠联赛的改制后,中超球队的实力在东亚区处于中下游位置。要想杀进东亚区8强,需要竭尽全力再加一点运气;而要想更进一步,进入亚冠精英联赛8强,则显得难度极大。展望未来,中超面对亚冠的挑战,是一个知难而上还是随遇而安的抉择。
关键因素之一是外援的选择。上海申花和上海海港的惨败,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外援的实力和状态。例如,上海申花的前场核心和中场大将的缺席对球队影响显著。而外援的身价下降,正是中超俱乐部投入减少的体现。自2019年以来,这个趋势一直未变。投入的减少不仅体现在外援水平上,还影响了冬训地点的选择和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的提升。
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上的表现,其技战术水平固化在相对低下的范畴内。一旦到了这样的赛事,中超球队往往不适应节奏、强度和战术打法,特别是在对阵日本球队时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中超球队缺乏足够的热身赛锻炼和实战经验。以中超顶级强队为例,一个赛季下来激烈的比赛也只有几场,而且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够模拟日本球队的技战术打法进行训练。
目前,中超球队在亚冠精英联赛上的竞争力已经回到了14年前,大约是2006年到2011年的水平。在这四个阶段中,中超的亚冠战绩经历了起伏。尽管在过去几年中有中超球队连续九年杀进8强,甚至两次夺得亚冠冠军,但如今的情况更接近于前两个阶段——即竞争较为激烈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外援的选择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因素。就本土球员而言,当前水平的下滑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面对这一困境,除期待青年球员成长外,近两三个赛季的唯一办法是提升外援水平或增加外援数量。然而,这并不容易实现。中国足协曾有意增加外援名额,但遭到了俱乐部的反对。此外,中超俱乐部的投入大多依赖地方政府,自身提升投入的难度极大。
从长远来看,要提升中超俱乐部的竞争力,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需要在职业联赛的稳定性、健康性以及收入方面做出努力。这需要国家在决策层面进行一些调整,包括解决中甲联赛的问题、扩军以增加更多工作机会等。但在这之前,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中超参赛球队仍需全力以赴在亚冠精英联赛中争取好成绩。
至于未来几年中超联赛的总体情况,虽然趋于稳定但更多是建立在政府支持和投入收缩的背景下。除非未来几年中超的商业运营有突破性的发展并得到更多支持与投入,否则中超的竞争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提升。不过值得期待的是,虽然现在面临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持续努力、不断探索和改进,中超联赛终将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