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的最后时刻,计时器只剩下1.6秒的紧迫时刻,2米26的徐昕竭尽全力试图阻挡刘铮的边线球发出。尽管经验丰富的刘铮没有被徐昕的长手长臂所干扰,他精准地找到了空间中的泰勒-哈维。泰勒-哈维在中场logo前接球、转身、迅速出手,一气呵成,球在空中滑翔,当计时器归零的瞬间,球像计算好的一样准确落入篮筐,上海队完成了一次绝杀。
观众看完这个精彩的进球,无不为卢伟指导的胆识和决策所惊叹。泰勒-哈维的出色表现改变了整个比赛的走向。全场比赛中,他仿佛用一根细棉线操控着整个上海队的命脉,不断地向前冲锋。从第四节开始,每一轮比赛都成为了生死的瞬间,然而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卢伟指导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冷静和果断,他敢于把CBA最佳外援洛夫顿按在板凳上。
对于一些稍显软弱的教练来说,他们可能会早早地将洛夫顿派上场支援,但卢伟却有足够的信心让洛夫顿一直坐到比赛结束。这其实并不是轻率的选择,而是在上海队失去布莱德索后,他们阵地进攻的效率已经大打折扣的背景下做出的不得已的决策。没有布莱德索的组织串联,李花兄弟的投射和空切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上一场比赛中尝试了梅肯,但效果并不理想,观众只记住了比赛规则。最后还是得依靠洛夫顿去扮演控锋的角色,让他承担起大包大揽的责任,像考辛斯一样。然而,洛夫顿的传控能力和在小空间处理球的技术,与正经的小后卫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这种不给任何空间的季后赛中,洛夫顿的组织串联能力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广东队在防守上海队时,没有布莱德索来拆解防守,就仿佛陷入了便秘一般的困境。他们防了上海队24秒,而上海队却因为没有了布莱德索而难以打破防守。广东队连续两场使用莫兰德、杜润旺、吉伦沃特三个大个首发,甚至大量使用4大1小的阵容,明显是针对洛夫顿来布置防守策略。
杜锋指导的防守策略非常有效,导致洛夫顿两场比赛下来平均得分只有10.5分,命中率也较低。G2比赛中洛夫顿只有一次运动战进球,这足以说明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系列赛中,上海队平时的进攻套路随着洛夫顿被冻结而失效。
当卢伟指导决定弃用洛夫顿后,上海队反而开始打得更加灵活和活跃。因为广东队的配置是专门针对洛夫顿来的,当上海队改变思路后,广东队的战术策略就失去了锚点。与此同时,莫兰德在首节比赛打了7分钟后便因犯规问题下场,这一突发事件也成为了局势转变的契机。
莫兰德离场后,王哲林毫不留情地开始强吃替补上场的王少杰。广东队篮下连丢4分,杜锋立刻换上徐昕试图应对。然而21岁的徐昕移动能力一般又缺乏经验,在这种关键时刻难以承担重任。上海队最后时刻扳平比分的球也是哈维大王通过挡拆打穿了徐昕移动不够快的问题。
在莫兰德被封印后,广东队陷入了困境。王哲林一直在利用自己的体型和对抗优势欺负王少杰。第二节不到一半的时间里,王少杰就积累了3次犯规。而在加时赛的关键时刻,也是王哲林在篮下为上海队止血……
广东队在失去莫兰德后陷入了混乱,无法有效地应对上海队的进攻策略。而卢伟指导则果断地采取了威尔逊和哈维的乱战战术,让过分专注于如何限制洛夫顿和王哲林的广东队措手不及。上海队已经摆脱了历史包袱并找到了新的方向。而广东队能否找到出路呢?这将是接下来比赛的看点所在。